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永難忘懷工協新村

筆者:文.圖:陳秀玲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陳秀玲女士,民國八十一年入伍,服役海軍至九十五年退伍,現任職於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。 民國三十八年,爺爺、奶奶和爸爸隨軍遷臺,爺爺是海軍士官,原住高雄半屏山,約在四十五年以後,搬到鳳山工協新村。 我們家分配的眷舍很小,三代人擠在約十坪的房子。 念幼稚園、國小、國中時的同學,大都是眷村鄰居,放學後玩在一起,大的帶小的,在屋前空地玩跳高、跳格子,到田裡水塘抓蝌蚪。那時每家都有好幾個小孩,爸爸媽媽沒空管我們;但雖然我們到處玩,吃飯時間一到,大家總會乖乖地回家。 我家那一排房子,有一家租給麵包店,我國小一年級時和幾個小孩去觀看做麵包,老闆讓我們站在枱子上,將麵團丟入壓麵機,因人多推擠,我無處支撐,左手竟被推入壓麵機,還好老闆及時關掉電源,手沒被壓斷;老闆使勁硬把我的手拉出來,造成食指、中指與無名指間裂傷,我嚇得大哭,玩伴趕緊去請我媽來,帶我到診所,縫了十多針。好一陣子,我上課寫字,都不敢把左手放在桌上,因為有疤痕,覺得不好看。 當時有一輛裝載食用油、鹽和眷米的小貨車,每月在固定時間來村裡,家家戶戶拿著糧票去領油、鹽和米。我喜歡看藉車上的人舀著金黃色油亮的液體,感覺好好喝。 常常,一大清早就有賣麵食的伯伯高喊:「包子—饅頭。」聲音時高時低、有大有小;有時則是賣豆花、麻花捲和「散子」的零食。 眷村媽媽的廚藝很棒,經常分享左右鄰居佳餚,或到鄰居家串門子、吃東西。市場內賣很多美味,如粽子、肉圓、米粉羹、碗粿、燒餅和大餅,以及車站對面的南京鹽水鴨。還有家冰店,女老闆是位原住民,除了賣刀削冰,還有炸「黑輪」。 我小時就讀聯勤幼稚園,位在公車站後面,每天自己走路上、下學,見車站前廣場排了十多輛海軍交通車,許多軍人等著上車,真是壯觀。但是我後來服役海軍擔任軍官時,交通車只剩二輛,多由雇員搭乘,之後連一輛也不留了! 每年舊曆年除夕,子夜零時正,家家戶戶齊放鞭炮,好不熱鬧。隔天早上跟著姊姊們去長輩家拜年,人來人往,好熱鬧的過年氣氛。年初三,許多阿兵哥來村裡表演,有的敲鑼打鼓、舞龍舞獅,有的男扮女裝跳貝殼舞,村裡人都拍手叫好。我們孩子們樂得跟在龍、獅後面玩耍,有趣極了! 長大後,眷舍年久失修,又經歷多次颱風,木窗、門框被白蟻蛀蝕殆盡,石灰牆壁也剝落。每遇下雨,水竟從地下冒出來;半夜起來,最怕踩到水,因為必須趕緊堆高東西,清掃污水。因此,很多鄰居搬走了,熱鬧情景不再。政府推動眷村改建,儘管大家很高興,不必為雨天及地震所苦,但還是依依不捨,因為那是住了近半世紀的家。 九十二年間,工協新村及周遭的眷村都拆除了,只剩舊照片可供回味。以前總羨慕別人家擁大房、住新屋,但如眷村還在,我還是希望回去住,那兒有太多美好回憶。 慶幸能生長在有眷村的年代,工協新村—我永遠懷念你。(點閱次數:370)